淺談醫院骨科層流凈化手術室設計與施工
華銳凈化工程 2019-06-24 19:42:30 閱讀
本文是醫院骨科層流凈化手術室設計施工專題系列的中篇,全文旨在著重闡述與骨科層流凈化室相關的建筑、給排水、暖通、電氣、消防、環評、院感等方面的相關設計要求。
[1] 建筑要求
- 手術室平面尺寸應符合下列要求:
- 手術臺長向宜沿手術室長軸布置,臺面中心點宜與手術室地面中心點相對應,患者頭部不宜置于手術室門一側。
- 手術室凈高宜為2.70m~3.00m。
- 手術室內吊頂及吊掛件應采取固定措施,吊頂上不應開設人孔。
- 醫院中的潔凈手術室或潔凈手術部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燒體墻和不低于1.00h的樓板與其他場所或部位隔開,當墻上必須開門時應設置乙級防火門。
- 手術室及搶救室應采用防靜電地面,其表面電阻或體積電阻應在1.0×104Ω~1.0×109Ω之間。
- 下部回風口洞口上邊高度不宜超過地面之上0.5m,洞口下邊離地面不宜小于0.1m。
- 手術臺中心線應與手術室長軸重合,手術臺安裝基座中心點應為手術室長軸與短軸十字交點,頭側手術床床邊距墻不應小于1.8m。主要術野應位于送風面中心區域。
- 器械柜、藥品柜宜嵌入手術臺腳端墻內方便取用的位置,麻醉柜宜嵌入手術臺病人頭部墻上方便操作的位置。
- 當新建潔凈手術部有設備層時,層內設備、管道的安裝與維修的操作空間不應影響人員活動、操作和通行。設備層梁下凈高不宜低于2.2m,并應進行簡易裝修;其地面、墻面應平整耐磨,地面應作防水和排水處理;穿過樓板的預留洞口四周應有擋水防水措施。頂、墻應作涂刷處理。直接位于手術室上一層的、用水的房間地面也應作防水處理。
- 潔凈手術室供手術車進出的門,凈寬不宜小于1.4m,當采用電動懸掛式自動門時,應具有自動延時關閉和防撞擊功能,并應有手動功能。
- 能放置電腦工作站的記錄板應為暗裝,收折起來應和墻面齊平。
[2] 給排水要求
- 手術室內不應設地漏。
- 給水、排水管道不應從潔凈室、強電和弱電機房,以及重要醫療設備用房的室內架空通過,必須通過時應采取防漏措施。
- 潔凈手術部內的給排水管道均應暗裝,應敷設在設備層或技術夾道內,不得穿越潔凈手術室。
- 供給潔凈手術部用水的水質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的要求,應有兩路進口,由處于連續正壓狀態下的管道系統供給。
- 給水管道應使用不銹鋼管、銅管或無毒給水塑料管。
[3] 暖通要求
- 設備層空氣處理機組噪聲測量值應不超過下表的規定。
- 全空氣定風量空調系統,對空調區的溫濕度控制、噪聲處理、空氣過濾和凈化處理以及氣流穩定等有利,因此,推薦應用于要求溫濕度允許波動范圍小、噪聲或潔凈度標準高的播音室、凈化房間、醫院手術室等場所。
- 手術室應選用低噪聲空調設備,必要時應采取降噪措施。手術室的上層,不宜設置有振動源的機電設備;當設計上難于避免時,應采取有效的隔振、隔聲措施。
- Ⅰ級潔凈用房的送風末端應設高效過濾器。
- 凈化空調系統應在新風口、回風口和空調機組正壓出風面、送風口3處設置空氣過濾器。
- 空調機組進風口處的粗效空氣過濾器對粒徑≥5um的微粒其過濾效率應不低于 75%;出風口處中效空氣過濾器對粒徑≥1um的微粒其過濾效率應不低于80%;亞高效空氣過濾器對粒徑≥0.5um的微粒其過濾效率應不低于 95%。對特殊要求可用不低于相應過濾效率的抗菌過濾器替代。
- 空調機組離心風機出口應有柔性接管,柔性接管要求雙面光滑。
- 空調機組應采取濕度優先控制方案,直接用于手術室的空調機組應保證手術室內相對濕度在35%-60%,溫度在 22℃-25℃范圍內。
- 通過盤管的氣流的平均速度不應大于 2 m/s,均勻度不小于 80%。
- 潔凈手術室的等級標準的指標應符合下表的要求:
- 手術室排風系統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排風管出口不得設在技術夾層內,應直接通向室外。
- 手術室排風系統和輔助用房排風系統應分開設置。各手術室的排風管可單獨設置,也可并聯,并應和新風系統連鎖。
- 潔凈手術室應設上部排風口,其位置宜在病人頭側的頂部。排風口吸風速度不應大于2m/s。
- 正壓手術室排風管上的高中效過濾器宜設在出口處,當設在室內入口處時,應在出口處設止回閥。
- 每間正壓手術室的排風量不宜低于250m3/h,需要排除氣味的手術室排風量不應低于送風量的50%。
- 手術室的空調設備應能在室內自動或手動控制,控制裝置顯示面板宜與手術室內墻面齊平,空調設備檢修口應設在手術室外。
- Ⅰ、Ⅱ級潔凈手術室與負壓手術室應每間采用獨立凈化空調系統,Ⅲ、Ⅳ級潔凈手術室可2間~3間合用一個系統。
- 凈化空調系統風管漏風率,Ⅰ級潔凈用房系統不應大于1%,其他級別的不應大于2%。
- 潔凈手術室送風口集中布置的最小面積:
- 潔凈手術室應采用平行于手術臺長邊的雙側墻的下部回風。
- Ⅰ級潔凈手術室的兩側回風口宜連續布置,其他級別手術室的兩側回風口,每側不應少于2個,宜均勻布置。
- 各級潔凈手術室和潔凈用房送風末級過濾器或裝置的最低過濾效率下表的規定:
- 潔凈手術室內的回風口應設對大于等于0.5μm微粒計數效率不低于60%的中效過濾器,回風口百葉片宜選用豎向可調葉片。
[4] 電氣要求
- 手術室內除應設有專用手術無影燈外,宜另設有一般照明,其光源色溫應與無影燈光源相適應。手術室的一般照明宜采用調光方式。
- 手術專用無影燈的照度應在20×103~100×103lx。
- 手術照明主要采用成套手術無影燈,安裝在手術床上1.50m處時其在手術臺中心的照明集束光斑應大于15cm,光源的相關色溫應在3500~6700K。
- 無影燈應根據手術要求和手術室尺寸進行配置,宜采用多頭型無影燈;無影燈架調平板的位置應設在送風過濾器進風面之上,距離進風面不應小于5cm,送風口下面不應安裝無影燈底座護罩。
- 手術過程中醫療儀器和無影燈適用IT電源(配單相隔離變壓器),并應分三路以上布線(無影燈一路、其他幾路分別供醫療儀器用電插座)。
- 在2類醫療場所內,用于維持生命、外科手術和其他位于“患者區域”內的醫用電氣設備和系統的供電回路,均應采用醫療IT系統。
- 在1類和2類醫療場所內,應安裝輔助等電位聯結導體,并應將其連接到位于“患者區域”內的等電位聯結母線上,實現下列部分之間等電位:保護導體;外界可導電部分; 抗電磁場干擾的屏蔽物;導電地板網格;隔離變壓器的金屬屏蔽層。
- 在2類醫療場所內,電源插座的保護導體端子、固定設備的保護導體端子或任何外界可導電部分與等電位聯結母線之間的導體的電阻不應超過0.2Ω。
- 當設置手術室視頻示教系統時,視頻應采集全景和局部(無影燈攝像機)的圖像信號,并應設備用插座,可在吊塔上設置用于轉播的高清攝像機。
- 醫用IT系統隔離變壓器的容量不宜過大,以免供電范圍大帶來線路長對地電容電流增大造成系統報警,容量應控制在10kV·A以內。
- 潔凈手術室內禁止設置無線通訊設備。
- 手術室內診療設備用插座,應至少設置3臺插座箱,插座箱宜分墻面安裝,插座箱上應設接地端子。
- 2類場所中的手術室、搶救室安全照明的照度應為正常照明的照度值。
- 對于手術室、搶救室等涉及人身安全的場所的安全照明持續供電時間,三級醫院應大于24h,二級醫院宜大于12h,二級以下醫院宜大于3h。
- 手術室內不允許采用移動接線板,每個插頭都能直接連接到插座上。普通插座、IT系統插座、安全特低電壓插座及插頭各自專用,安全特低電壓插座不能有PE線插孔。
- 手術室計時器宜兼具麻醉計時、手術計時和一般時鐘計時功能,應有時、分、秒的清楚標識,并宜配置計時控制器;停電時應自動接通自備電池,自備電池供電時間不應低于10h。計時器宜設在患者不易看到的墻面上方。
- 觀片燈聯數可按手術室大小類型配置,觀片燈或終端顯示屏宜設置在主刀醫生對面墻上。
- 凈化空調參數顯示和調控面板宜設于手術車入口門側墻上。
- 微壓計宜設于手術車入口門外墻上可視高度。
- 在潔凈手術部內非生命支持系統可采用TN-S系統回路,并宜采用最大剩余動作電流不超過30mA的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RCD)作為自動切斷電源的措施。
- 潔凈手術室內的電源回路應設絕緣檢測報警裝置。
- 手術臺兩頭的照明燈具至少各有3支燈具應有應急照明電源。
- 潔凈手術室內照明應優先選用節能燈具,應為嵌入式密封燈帶,燈具應有防眩光燈罩。燈帶應布置在送風口之外。
[5] 醫療氣體
- 氧氣管與其他管線之間距離應符合下表規定,當間距無法滿足時,應采取安全可靠的技術措施。
- 醫用真空管道,應坡向總管和緩沖罐,坡度不應小于2‰。
- 負壓吸引和手術室廢氣排放輸送管可采用鍍鋅鋼管或非金屬管。其他氣體可選用純銅管或不銹鋼管,管道、閥門和儀表安裝前應進行脫脂處理。
[6] 消防相關
- 當潔凈手術部需設置消火栓系統時,潔凈手術室不應設置室內消火栓,但設置在手術室外的消火栓應能保證2支水槍的充實水柱同時到達手術室內的任何部位。
- 穿越通風、空氣調節機房的房間隔墻和樓板處應設置防火閥。
- 設置潔凈手術部的建筑,其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
- 與手術室、輔助用房等相連通的吊頂技術夾層部位應采取防火防煙措施,分隔體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1.00h。
- 當潔凈手術室設置的自動感應門停電后能手動開啟時,可作為疏散門。
- 潔凈手術室內不宜布置灑水噴頭。
- 潔凈手術部的設備層應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
- 潔凈區內的排煙口應采取防倒灌措施,排煙口應采用板式排煙口。潔凈區內的排煙閥應采用嵌入式安裝方式,排煙閥表面應易于清洗、消毒。
[7] 環評相關
防輻射
- 應充分考慮鄰室(含樓上和樓下)及周圍場所的人員防護與安全。
- 單管頭X射線機機房內最小有效使用面積20㎡,機房內最小單邊長度3.5m。
- 標稱125kV及以下的攝影機房有用線束方向鉛當量2mm,非有用線束方向鉛當量1mm。
- 在距機房屏蔽體外表面0.3m處,機房的輻射屏蔽防護,應滿足具有透視功能的X射線機在透視條件下檢測時,周圍劑量當量率控制目標值應不大于2.5uSv/h;測量時,X射線機連續出束時間應大于儀器響應時間。
- 機房門外應有電離輻射警告標志、放射防護注意事項、醒目的工作狀態指示燈,燈箱處應設警示語句;機房門應有閉門裝置,且工作狀態指示燈和與機房相通的門能有效聯動。
- 應設有觀察窗或攝像監控裝置,便于觀察到患者和受檢者狀態。
醫療廢水
手術室醫療廢水經處理后氨氮、總磷應滿足《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質標準》(GB/T31962-2015)相應等級標準,其于因子能夠滿足《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466-2005)預處理標準。
噪聲
噪聲排放應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相應標準。
廢氣
廢氣排放執行《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相應標準,污水處理站廢氣排放標準應執行《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466-2005)關于廢氣排放要求的規定。
在手術室安裝空氣凈化消毒裝置的送排風系統,排風經管道引入各樓頂設置的廢氣處理系統進行處理后排風,排放方式為有組織排放。
其他廢氣主要為手術中電刀切割、電凝肌肉、組織產生的煙霧焦味等,應在手術中邊切割邊采用吸引器吸除煙霧等方式,采用真空離心泵攪拌骨水,以減少氣體的揮發對人體的影響。
固廢
醫療垃圾應作為危險廢棄物,應按照《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01)的要求進行控制,同時醫療廢物在收集、貯存、轉運過程中,應按照《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令第36號)、《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廢物集中處置技術規范(試行)》、《醫療廢物專用包裝物、容器標準和警示標識規范》、《醫療廢物轉運車技術要求(試行)》(GB19217-2003)等相關規范執行。
[8] 院感相關
感染的來源
1.空氣中的塵埃: 手術室空氣中細菌數量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員的流動,如不加控制會大大增加術后傷口感染的機會。
2.術中使用的物品: 如果手術當中使用消毒不徹底或者完全沒有消毒的紗布、敷料以及器械等都可能會引起術后傷口的感染,同時會對手術室的工作人員以及其他患者造成潛在感染的風險。
3.手術室工作人員著裝不整齊、手術前沒有進行嚴格的刷手、不按《無菌技術規范》執行,易給患者造成感染。
4.連臺手術之間沒有及時進行消毒處理,物體表面沒有用含氯的消毒液徹底擦拭,也是造成患者感染的潛在因素。
5.抗菌素運用不規范。
環境因素的管控
1.應嚴格對潔凈物流線和污染物流線進行區分: 將醫生、護士、患者、消毒好的敷料、器械等物品運行的通道作為潔凈物流通道,使用過的器械、敷料、有血漬以及污物的物體運行的通道作為污染物流通線。
2.嚴格管理層流潔凈系統: 每天早晨由當班護士打開各手術間空調,術前半小時將開關調至高速運行,對運行情況進行監測并且記錄。每周對各個手術間進行監測,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外來器械管理
應任命 1 ~ 2 名經驗豐富、從事骨科手術時間較長( > 10 a) 、責任心重的手術室一線護理骨干任護理組長,主要進行器械的管理及技術性的指導工作。對所有的外來骨科器械都要經過諸如去污、清洗、烘干、上油、高壓滅菌等過程。對于大包骨科器械,要進行分解滅菌,從而實現徹底滅菌。對于不耐高溫、高濕的骨科器械則采用環氧乙烷等進行消毒滅菌。
手術室內部人員管理
進入潔凈手術間的各類人員,包括醫生、護士、進修人員和器械設備維護人員,都必須要按手術室的要求著裝才能夠進入手術間。在病房完成術前準備的患者身著病號服由平車推入手術室。手術間內的人員數目要盡量保持在最少,以防亂流和空氣污染的產生。并且要嚴格控制人員的進出,減少開門次數與時間。進修醫生等手術室參觀人員進入手術室后應在指定區域內活動,與術野的距離保持 > 30 cm,不可隨意穿行或互串手術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