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流手術室凈化空調通風運行管理與維護
四川華銳凈化 2019-03-31 11:54:56 閱讀
摘要:討論潔凈空調通風設計對防止潔凈手術室、潔凈輔房交叉感染的重要性以及在運行管理上出現的問題和解決方法。
關鍵詞:手術室;交叉感染;凈化空氣;壓差;過濾器;運行;維護
前言:眾所周知,醫院自身免疫力較弱,同時又是病原菌的聚集地。怎樣防止室外非潔凈空氣和細菌進入到手術室所產生的污染,以及降低手術室交叉感染是醫院日常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也是優先要解決的問題之一。在醫護人員注意遵守相關規定的同時,通風空調系統從中起到了關鍵作用。它可以為手術患者和醫護人員提供良好的手術環境,提供潔凈空氣,維持各個潔凈等級不同的房間的合理壓差,控制空氣流向。是能否實現手術正常運行的必要和先決條件。
應用于手術室、輔助用房等潔凈區域的凈化空調系統具有以下特點:
1、可以處理室外空氣,起到凈化空氣和除菌作用。
2、可以控制各區域的氣流和風速。
3、保證不同區域之間合理的氣流流向和壓力分布,縮短潔凈室自凈時間。
4、保證醫療上必要的溫度和濕度,并提供足夠的新風量以保證醫護人員,病人的有氧環境。
5、排出廢氣和有害氣體,保證室內空氣品質,防止對外部環境污染。
6、新風量大,能耗大,管線長,運行時間長。
從凈化空調系統的特點可以看出,它與普通空調系統的相同之處在于對室內的溫度、濕度、風速、風量加以控制調節,為人們提供舒適的環境。不同之處在于其處理空氣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潔凈級別。它要對空氣中的非生物粒子和生物粒子加以控制,消除塵埃粒子,控制室內菌濃度,使手術室達到相應的潔凈級別,它依靠初效、中效、亞高效、高效過濾器對空氣進行多級過濾,以除去空氣中的灰塵、細菌等有害氣體,為手術室工作人員和術者提供潔凈空氣,并在手術過程中,稀釋有害氣體,控制室內氣流,杜絕細菌在手術室內的傳播,減少手術的感染幾率。
為保證其使用功能,使系統中的各組成部分保持良好的運行狀態,從而保障手術的正常運行,與之相對應的運行管理和維護就變得尤為重要,并對運行維護人員在維護過程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就結合本院情況簡略的談一下醫院手術室凈化空調的運行管理與維護。
一、案例
阜外醫院北樓改造工程始于2009年,竣工于2010年,共分為五層。其中一層為功能檢查科室,二―四層為病房,五層分別為四間二級潔凈手術室、ICU、十萬級潔凈走廊及其輔房。其空調通風設備位于樓頂機房內。
1、冷、熱、濕負荷與冷熱源:
整個五層潔凈手術室、潔凈區域冬季熱負荷為395Kw,夏季熱負荷為650Kw,加濕量184KG/h。
手術室、介入中心和ICU病房,有單獨的冷源,整個區域的全空氣處理機組及風機盤管冷凍水由室外冷水機組提供,冷媒出水溫度7°C,回水溫度12°C,空調熱水由熱力站提供,供水溫度60°C/50°C,為了滿足手術室急速降溫的要求,手術室每臺機組各配置直接蒸發室外機一臺,冷量為32Kw/臺。
2、醫用凈化空氣處理機組:
對于一個潔凈手術區域,它可以簡單的分為直流系統和空氣循環系統。由于前者送入的是新風,空氣處理設備承接的任務較后者繁重。進入潔凈區域的空氣全部要經過完整的處理過程,使室外空氣參數凈化到潔凈室內空氣參數,這直接導致了過濾器的頻繁更換,增加了整體的運行成本。同時,高能耗不僅增加了醫院能源費用的支出,也與現行的節能理念格格不入。由此看來,直流系統的應用具有局限性。反觀空氣循環系統,由獨立的新風機組處理新風,達到規定參數后再送入循環機組進行使用。這種“雙級通風系統”減少了處理新風時的負擔,節省了能源及運行成本。
北樓手術室的空氣處理采用新風機組與空調循環機組并用的方式,新風機組承擔室外冷熱負荷,將空氣處理到一定參數后,在循環機組中與室內部分回風混合,經處理后,通過靜壓箱,送入手術室。上述方式的應用,使新風承擔部分室內熱濕負荷,節省了空氣系統回風管道。而輔助用房采用新風機組與潔凈風機盤管并用的方式,為輔助用房,ICU,CCU等護理房間調節獨立的溫度、濕度提供了便利。
在凈化空調機組設置方面,四間二級手術室各采用1臺凈化空調機組;潔凈走廊及輔房、ICU及其輔房、清潔及其輔房、無菌區各采用1臺空調機組,辦公輔房采用風機盤管加新風形式。四間手術室共配一臺新風機組,ICU區域設置一臺新風機組,辦公輔房區域設置一臺新風機組。
3、送、回風方式:
北樓手術室通過天花板靜壓箱,垂直單向流送風。通過高效過濾器的潔凈氣流自上而下流動,在手術區域形成一個局部保護區,把潔凈要求高的手術區利用氣流屏障與周圍環境隔離,使保護區域具有符合要求的空氣潔凈度級別。與全室垂直單向流相比較,局部單向流的應用減少了潔凈空調系統的造價和運行成本。
手術室采用兩側下回風方式,并在回風口處設置對≥1μm大氣塵計數效率不低于80%的中效過濾器,安裝位置方便拆卸更換,同時也保證了送風氣流在手術區的二維運動。
4、壓差的控制:
通過調節送風、回風與排風之間的差值來實現壓差控制。潔凈手術室相對于低級別的其他潔凈區域,維持最小靜壓差5 Pa。
5、潔凈室空調的自動化調節與空氣處理過程: 每套凈化空調系統(空調機組和新風機組)各由一個控制柜控制,而控制系統中的自動控制器、電動調節閥及其執行機構、壓差開關、風道式溫濕度探測器、遠程溫度設置器等均選用國外品牌產品。
自控過程中實現濕度優先控制,在夏季工況下,室外空氣經過新風機組過濾后與回風混合,通過循環機組進行降溫除濕至機器露點,再通過熱盤管加熱至送風狀態點。在冬季工況下,新風先與回風混合,通過循環機組加熱,加濕器等溫加濕等過程,通過靜壓箱送入潔凈區域。
循環機組與排風機實現連鎖控制。每臺凈化機組均配置電動調節閥,進口溫濕度探頭,二者分別位于機組供回水總管上以及回風管上,探頭采集到信號后傳遞給自動控制器,再通過所設定的溫度來控制調節閥的開啟度。
8、手術室換氣次數
根據GB50333《醫院潔凈手術部建筑技術規范》中規定:“潔凈手術部的各類潔凈用房除細菌濃度(沉降菌法濃度或浮游菌法濃度)和潔凈度級別應符合相應等級的要求外,主要技術指標還應符合表4.0.1的規定”
二、運行維護
1、勤清洗 保高效
空氣過濾是醫院空氣凈化的基本手段,過濾器是潔凈工程的核心,過濾器的選擇和應用直接影響到系統的正常運行和維護費用,對于醫院空調凈化系統,預過濾器的質量直接影響下一級過濾器的使用壽命。在運行初期,由于未及時清洗和更換初效過濾器,使其風阻增加,影響了風量,導致中效過濾器、亞高效過濾器出現壓力報警,造成提早更換中效和亞高效過濾器的情況發生。因考慮到初效過濾器主要過濾大直徑的固體顆粒,我們通過改進維護方法,重視對初級過濾器的清洗和更換(規定每周清洗一次,每月更換一次)以降低中效和亞高效過濾器的更換頻率,從而有效的減少運行維護成本,使設備高效運行。
空氣凈化的原理是將室外空氣進行多級過濾,最終符合相應級別的空氣要求。為了使空氣得到更好的處理,在新風機組中設置了中效過濾器。使用后的中效過濾器,濾網堵塞,濾網前壓力上升,當壓力達到200Pa時壓差報警開關會提示更換(每月更換一次)。
經過兩級過濾的氣流通過空調循環機組與回風混合,經過亞高效過濾器后,送至靜壓箱。當達到300Pa時,壓差報警開關提示更換。(亞高效過濾器半年更換一次)
高效過濾器作為凈化空氣的最后一道屏障需每年更換一次或當使用后阻力達到380Pa時更換。
2、控壓差 保平衡
運行過程中,根據壓差以及控制系統回風開啟度,來保持進風與排風之間的平衡。當一天的手術結束后,控制系統進入“夜間模式”:送風機將自動切換到維持手術室運轉的最小功率。節假日期間,手術室新風機組、凈化機組停止運行,待手術前一天恢復運行。
3、建規程 保運行
凈化空調系統應制定相應的操作規程并由專人管理,建立設備運行和維護規章及檔案,建立與系統相適應的自檢周期。
每日維護值班人員應記錄空調機組運行參數,如進、出水溫度和壓力,風閥開啟狀態,手術室送、回風溫度等。
與此同時,還應檢查凈化空調設備運轉情況,如查看過濾器、冷水機組及加濕器是否報警,加濕器排水是否正常,冷凝水管路是否存在堵塞,送、回風管道上的風閥是否安全可靠等。維修人員應對管轄的設備進行自檢,內容如下:
自檢、清潔內容與周期
4、勤監測 保功能
醫院的潔凈室是一個“受控環境”,必須進行定期或連續監測,用以考核潔凈室的相關技術參數。在日常的維護中,我們還需加強自身管理,做好保障體系。在潔凈室運行過程中,運行管理人員應定期對主要技術性能指標進行周期性的監測,每月對空氣塵埃粒子數、溫、濕度等進行監測,每半年監測一次浮游菌、沉降菌含量,每一年監測一次風速與風量。
5、設備用、保應急
對于手術室而言,如果其空調系統突然發生故障,將直接威脅到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多元化能源,雙路供電,備用能源是必須配置的。而空調系統機組也要有保障安全的備用機制,在特殊情況下仍能保證正常運行。
結束語:良好的運行維護可以使凈化空調設備發揮最大使用價值,給醫護人員和患者帶來良好的手術環境,有效防止交叉感染的發生,產生更好的社會效益以及經濟效益。同時,可以減少故障率,減少能耗,從而增加設備的使用年限,為醫院減少在運行維護和能源方面的支出,為可持續性發展打下堅實基礎。